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

摘要 「國籍」之囚:台籍戰俘監視員的離散經驗

「國籍」之囚:台籍戰俘監視員的離散經驗
劉慧真(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)
摘要
本文旨在探討「國籍」nationality與「離散」Diaspora)的關連性。在台灣特殊的近代史發展脈絡中,多次遭遇國籍轉換問題,連帶地台灣人的認同樣貌也更形混雜。1945年,台灣脫離殖民地處境時,有某個特定世代、性別、階級、職業的人群,因劇烈的時代變遷與國籍轉換而成為離散族群。他們是年約二十歲的男性,應日本軍方招募成為「軍屬」,擔任職務為派駐於太平洋戰區各地的「戰俘監視員」。終戰時,他們被盟軍視為「戰犯」,在人權未被充分尊重的情形下,多半被判處十年以上、甚至被絞首的重刑。這些台籍戰俘監視員被長期監禁在戰犯集中營,過著強制勞動的苦役生活,無法返鄉,甚至客死異地;而歷劫倖存者,因缺乏學歷並且與社會隔絕過久,餘生幾乎都飽嘗顛沛流離之苦。他們依違於日本、中國(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)等新、舊祖國之間的「國籍」夾縫,隨著戰後的國共內戰、冷戰體制、威權政體…等等局勢發展,他們的相關權益遭受剝奪,處境極為艱難,同時產生了認同上的混亂與歧異。
本文試圖呈現這群始終處於「局外處境」,被視為「他者」的「戰爭期世代」的離散經驗,為長期遭受漠視的近代戰爭史研究,稍稍填補「歷史的遺漏」。 

關鍵字
離散   國籍  台籍戰俘監視員   戰犯    戰爭責任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