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櫻的戰爭足跡:
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之佈署與戰後復員(1944-1946)
摘要
日本海軍因戰況急轉直下戰力被大量消耗,面臨急速增員需求,開始計劃動員殖民地青年加入海軍。因此,於1943年5月11日 ,由日本通過閣議,宣佈在臺灣及朝鮮兩地同時實施「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」,並訂於該年8月1日 正式施行。總計日方在臺灣共徵募了六期的海軍志願兵,除第一期招募1,000名外,其餘二至六各期各為2,000名,共11,000名。
自1944年6月底始,臺灣海軍志願兵陸續從高雄海兵團受訓完畢,準備進一步派入各海軍部隊,然其分派的時間點,正逢盟軍從太平洋展開激烈的反攻之際。當時,被投入各戰區的海軍志願兵肩負相異的作戰任務,並因所在地點的不同而有相異的處境,其中被派往日本的部份人員,更因「護國丸事故」產生重大死傷。其後,隨著1945年8月15日 ,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,被分至各地區的臺灣海軍志願兵亦隨之展開戰後復員,所承受的命運也因分屬地區而有不同。本文試由口述資料與周邊史料,以拼湊臺灣海軍志願兵的派遣與復員輪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